学工动态
心“音”相映|聆听心灵声音 放飞快乐心情
发布日期:2024-11-29        阅读次数:

“可爱、可信、可为”的新一代青年大学生,有着勤于思考、独立的人格和批判性思维、情感世界敏感而丰富等特点。他们的知识结构、人生价值、学习目标、兴趣爱好等也在个体、家庭、学校和社会多方面作用的影响下呈现出独特的积极态势。

心理探索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

18-24岁的大学生处于青年后期,即霍尔(Hall)提出的由“疾风怒涛”状态向“相对平稳”状态的过波时期,是人的“第二次诞生”。在这一时期,大学生的人格形成、自我意识蓬勃发展、社会生活领域迅速扩大。大学生虽然脱离了孩子的群体,但暂不能履行成人的责任和义务,处于“边缘人”状态。因此,这一时期也被称为“心理的延续偿付期”,即大学生可以暂时合法地延缓偿付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。

认知思维发展的特点

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的得分显示智力发展的顶点在20-25岁。大学生的智力发展进入高峰期。他们从更广、更深的角度去观察事物,并更为敏锐、主动、多维、系统、谨慎;记忆力处于鼎盛时期,记得多,记忆方法也更为灵活多样,有意记忆逐渐占据主要地位,且抽象记忆水平不断升高;富于幻想,但想象中的合理成分及创造性成分明显增加;已从经验型思维转向理论型逻辑思维,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获得了发展,并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。

但是,大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程度,主要表现为思维品质发展不平衡,思维的广阔性、深刻性和敏感性发展比较慢。由于个人阅历浅、社会经验不足,大学生看问题时容易钻“牛角尖”,并且掺杂了个人感情色彩,做事情时缺乏深思熟虑,往往有偏激、过分自信和固执己见的倾向,尤其是理论型抽象思维居于主导地位,所以他们常常把社会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而陷入主观、片面和“想当然”的境地。


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

大学生充满青春活力。随着校园生活的深入展开,大学生的社会性需要增多,社会性情感(道德感、理智感和美感)也得到了充分发展。道德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产生了社会的使命感、责任感和义务感;理智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真理的强烈追求,对所学知识充满兴趣和好奇心,并能充分体验到获得知识的乐趣和充实感;美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美的感受更加丰富,审美能力大大提高,审美体验日益深刻,不仅能体验到事物的外在美,也能体验到事物的内在美,创造美的能力不断增强,审美观念日趋完善,懂得了美与丑、善与恶的区别,学会了形式美和内在美的统一。

虽然大学生控制情绪的能力也在不断由弱变强,大多数同学的内心体验逐渐趋于平稳,但是,如果受到内心需要和外界环境的强烈刺激,他们的情绪仍然会产生较大波动而表现出两极性,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,深陷理智与情感的冲突之中。加之大学生的情绪还存在着外显性与内隐性的矛盾,大学生的生活经验匮乏,这更加重了大学生的情绪适应和调节的困难,常常令他们体验到挫折与焦虑。


意志行为发展的特点

随着大学生独立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以及自我意识的增强,大部分学生都具有了较好的意志品质,多数已能逐步自觉地确定明确、富有社会意义的理想或者个人奋斗目标,并根据理想目标制订并实施计划,克服困难,朝着目标迈进,其意志的自觉性、独立性、坚韧性、自制性和果断性都有了较大发展,但仍表现出一定的惰性、依赖性、冲动性和持久力不足。情绪波动和任务性质也会影响到他们的意志行为。